航空城公司將舉辦智慧城市大型論壇
桃園航空城公司董事長張昌財今日上午拜會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TIAA),與聯盟秘書長謝繼茂(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就「航空城智慧城市示範區」及「亞洲矽谷」等議題進行討論,雙方決定年底前舉辦智慧城市大型論壇,凝聚各方共識。
張昌財說,「TIAA」是桃園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夥伴,在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計畫、青埔智慧城市示範區計畫,都能協助市府規劃,目前智慧航空城發展包含智慧運輸、智慧醫療、智慧治理、智慧教育等項目項,智慧城市發展需要有各項軟硬體配合。
謝繼茂表示,聯盟內各工作小組將研議可具體發展實現的智慧應用服務,讓在地中小企業升級,達到生產力4.0目標,雙方也決議年底前合作辦理「智慧城市論壇與座談會」,將廣邀智慧應用服務廠商與會交流討論,合力推動智慧航空城。
亞洲矽谷 力挺創新 重新定義
新政府五大創新產業第一棒「亞洲矽谷」尚未送進行政院,就因新創圈反對而被國發會主動撤案,之後行政院長林全更說了要重新定義亞洲矽谷;亞洲矽谷方案尚未上路就風雨不斷,未來該何去何從?
亞洲矽谷方案三大目標
亞洲矽谷是總統蔡英文競選時的政見,當時就已選定桃園做為創新研發基地,已是一個相當完整的計畫方案,於是在新政府上台未足月,國發會委員會就火速通過該方案,不料卻遭遇新創圈排山倒海而來的抨擊。
這些新創圈的意見包括國民黨籍立委、也是TED×Taipei創辦人許毓仁,他首先質疑國發會為何要花百億元在桃園蓋硬體園區,他強調「矽谷不是蓋出來的,園區的想法已經過時,矽谷是一個生態系。」
接著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在臉書上批評,「如果是桃園地區經濟振興方案,那我們可以討論。但不看地區和產業特性,硬湊一些理由來宣稱想複製矽谷(現在又說連結矽谷),那是不可能會成功的。」
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則在臉書分享「大河馬」邱繼弘質疑「為何創新研發基地要設在桃園?」「找思科不等於就是智慧城市,這與自主產業發展背道而馳」。
航空城董座上任 張昌財:航空城及亞洲矽谷結合發展
桃園航空城公司董事長張昌財新官上任,馬不停蹄拜訪外商,宣傳航空城招商概念,整合推動航空城與亞洲矽谷計畫平台,他今天下午表示,「做事必須做什麼、像什麼」,他透過一步一腳印耕耘,希望結合航空城、亞洲矽谷計畫平台做好準備,成為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鄭文燦:航空城優先開發自貿區產專區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參訪史基浦區域發展公司(SADC),作為推動桃園航空城借鏡,桃園航空城應優先開發自由貿易區及產業專區。
鄭文燦今天率團造訪荷蘭史基浦區域發展公司,他說史基浦機場集團(Schiphol Group)投資成立史基浦區域發展公司,設置物流專區、貿易專區、企業研發中心,將來還要成立一個知識經濟、數位經濟的中心,把機場的優勢發揮得很好。
鄭文燦指出,這裡是歐洲的交通樞紐,歐洲物流業約有51%集中在史基浦機場周邊,世界上各大知名企業也都在這邊設立分支機構,是發展機場城市的最佳典範。
他說,這裡有4個優勢,區位、物流、財稅法規、語言,所以可以成為一個國際化的機場城市,史基浦的開發期程滿長,從1990年開發至今已經20幾年,發展已非常完整,包括世貿中心、史基浦Plaza、企業總部、物流園區等,都非常方便。
鄭文燦說,這裡還有一個特色是地方政府跟機場各占一部份比例,大概7比3,這點「市港合一」的做法,也值得桃園市府與桃園國際機場參考。
鄭市長:擴建桃園國際機場刻不容緩
與提升小港機場、清泉崗機場服務水準並未衝突
台中及高雄都積極爭取機場資源,桃園市長鄭文燦今日上午被媒體詢問時受訪表示,每個區域都希望有一個完整的國際機場,這能完全瞭解,但桃園國際機場的旅運量一年4,000萬人次,以現階段規模而言,仍是台灣最主要的國際樞紐。同時,中央在建設桃園航空城計畫,擴大桃園國際機場的營運能量,這個政策不會改變,目前必須改革的,是機場的服務品質與效率,桃園市政府願意推動「市港合作」,他相信交通部會盡力協助提升中部或南部機場的設施水準,這與擴建桃園國際機場並沒有衝突,各直轄市之間沒有搶資源的問題。
鄭市長表示,目前刻不容緩的是推動機場的改革,讓國際機場和地方共存共榮。鄭市長認為,國際機場帶來包括航班噪音、限禁建、飛航管制等問題,對地方發展的限制務必降到最低。中央正在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除了提升機場營運能量外,也引進包括產專區、自由貿易區,帶動機場相關的產業投資。
鄭文燦市長針對桃園國際機場擴建第三跑道及相關問題之看法
針對媒體報導,政府是否放棄桃園國際機場擴建第三跑道計畫,改以清泉崗基地發展為國際機場代替,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以下六點看法:
一、桃園國際機場的發展計畫已經立法,有「國際機場園區管理條例」,同時,桃園航空城都市計畫也完成審定,現在機場園區(蛋黃區)、附近地區(蛋白區)2個區段徵收,已經在今年五月完成聽證,其中預備聽證24場,正式聽證6場,超過1萬個以上地主及利害關係人,參與了航空城的聽證,充分表達了正反雙方的意見。航空城區段徵收計畫已經送內政部審議,沒有理由走回頭路。
二、第三航廈、第三跑道、自由貿易區及機場產業專區是配套設計,一方面配合機場營運能量可以到達一年5000萬人次目標,二方面增加物流及產業的投資能量,這是帶動交通便利與經濟成長的計畫。
三、桃園國際機場目前陷入的「機場魔咒」,眼前正需要大幅改革加以改造,必須徹底改變思維,改弦更張為服務導向,讓國際機場的服務效率及品質提高,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應該以改革行動挽回國人的信心。
航空城南區工作站揭牌 五大原則推動航空城計畫
桃園航空城工作站14日正式搬遷至桃園航空城願景館,由王副市長親自主持揭牌儀式,王副市長重申市府秉持著「公開透明」、「民主參與」、「綠色經濟」、「公共利益」、「產業優先」等五大原則推動航空城計畫,落實民眾參與的機制,採取開放的態度整合不同的意見,透過工作站面對面的服務,傾聽居民聲音並提供即時、正確訊息,讓航空城計畫相關資訊更公開化、在地諮詢服務更多元化,也讓未來計畫的推動能更符合民意。
王副市長表示,南區工作站自102年起設置於大園區埔心街上,經過3年多以來在地深耕,服務超過1萬人次。綜合許多鄉親的建議,希望在航空城聽證作業告一段落,邁入另一開發進程之際,可以提供更豐富的資訊,故市府決定將南區工作站搬遷至交通便捷的桃園航空城願景館,藉由與願景館現行導覽服務的結合,提升整體解說及諮詢的質與量,讓民眾可以更清楚航空城具體的規劃與未來目標。
航空城縮小範圍 一切看520後?
桃園航空城計畫納入亞洲矽谷計畫整合構想,「縮小範圍」逐漸形成共識,大園仲介業者昨天說,航空城聽證會後,「縮小航空城範圍」聲音發酵,航空城土地交易乏人問津,未來變化「一切要看520後」?
桃園航空城計畫規畫第一期的第三跑道、自由貿易港區「蛋黃區」及產業專區、機場捷運站沿線「蛋白區」土地面積約2500公頃。新政府上台後,範圍是否變化未定,兩個多月來,原本大園田間林立的航空城土地仲介廣告,如今大都淹沒在農地雜草之間。